回顧分析國內散熱器產業現狀及開發
鋼制散熱器以及各種輕型散熱器,是現代具有高技術含量的工業化產品,在我國卻被很多人看做是工藝簡單的薄鐵產品,采用半機械化方式制作,無人深人研究材料成型和焊接過程中的規律,也更無能力創建高技術的專門工藝,這些都為鋼制散熱器在我國的應用、推行埋下了隱患。90年代以來,從鋼柱散熱器在平朔煤礦大面積漏水事故起,一系列質量問題集中暴露出我國鋼制散熱器技術基礎薄弱,內在品質低劣的弊病。自此,眾多工程設計限用鋼制散熱器,一些企業轉產,致使鋼制散熱器市場迅速萎縮,生產停滯,產品走人低潮。







1900-1920年代,伴隨著散熱器取暖的方便性、舒適性被廠泛認可和用于社會交際場所(如教堂、劇院)的需要,產生了散熱量較大的多柱、鑄鐵浮雕散熱器。滿足了較大空間的樓堂館所。
1920- 1930年代間,散熱器1次革命產生了單柱鋼質散熱器,明顯地提高了生產量,較大量滿足社會需求。
1930-1950年代,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,大多數人放棄生火取暖的基本方式。 追求更高生活水準。從而產生了大眾化的散熱器,即多柱鑄鐵和多柱鋼質散熱器。

問題1.散熱器不熱的常見原因?
解讀:散熱器不熱,可能是下述原因之一:(1)設計或安裝的散熱器片較少,總的散熱量不夠;(2)熱媒水溫低,散熱量就小,我們常用的標準散熱量是指進水溫度95℃,出水溫度70℃,室溫18℃下測定的,若進水溫度70℃,出水溫度55℃,室溫18℃時其散熱量要低40%左右;(3)有暖氣罩,常降低散熱量20%左右;(4)進出水接管方式不同,也降低散熱量,是上進下出,異測下進下出,散熱器約低20%;(5)氣堵,可打開冷氣閥排盡散熱器內空氣后再關閉;(6)散熱器內局部堵塞;(7)阻力大,在并聯系統中,私換散熱器可能發生這問題,阻力大,熱水流量小,散熱量降低;(8)水壓低,在并聯系統的遠端或高處,水壓低,熱水不足,散熱量低;(9)門窗透風。

您好,歡迎蒞臨桑禾,歡迎咨詢...
![]() 觸屏版二維碼 |